徐州天冠弥勒造像 |
日期: 2012-12-21 13:25:15 , 点击次数: |
法喜充满 福慧永传 ——天冠弥勒造像解析 修上乘行 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 诵下生经 心依内苑待随海众三会龙华 这里所说的弥勒法门,是在中国佛教发展历史中最为流行、最有影响力、最为契机的方便法门。 弥勒,全译梅达丽,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等载,弥勒出身于古印度婆罗门家庭,曾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国王。后来他皈依佛门,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佛祖释迎牟尼而逝,升于兜率天。释迦牟尼告诫众生说,在他涅槃4000岁(相当于人间56亿7000万岁)后,人世间将发生一次又一次洗劫,那时候,弥勒会从兜率天下凡,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他弘扬佛法,救助众生。那时,光明就会来到人间。 弥勒菩萨以大慈心行菩萨之道,是人间佛教“入菩萨行”的典范,成为无数高僧大德、善男信女在菩提路上修行证悟、方便成就的楷模。 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影响最大的,表现最多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和弥勒菩萨。弥勒信仰则是佛教三大世俗化信仰之一,特别是在南北朝,民间流传最广。如在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龙门石窟等地遗存的佛像中,弥勒佛像的数量庞大,甚至超过除释迦牟尼佛之外的各位佛陀、菩萨。 徐州古称彭城,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至今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 翻开佛教发展的历史,徐州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早在东晋时期,我国第一位到“西天取经”的高僧法显,就在徐州建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异国风格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寺院,寺名为龙华寺,也就是今天我们蟠桃佛教文化园区所要恢复建造的寺院。 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泗水篇》中写道:“(泗水)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所以说,当时的龙华寺不仅仅具有印度风格的寺院,还是弥勒菩萨的道场。 这次我们佛光公司参与设计和制作徐州蟠桃佛教文化园区的天冠弥勒像,就是通过了解弥勒菩萨的本事传记,感念其广行利生的大慈之心,梳理弥勒信仰的发展历史,呈现绚丽多彩的弥勒艺术风貌,从而创作设计出流传千古的佛教艺术精品。 作为整个园区的主佛弥勒佛整体设计和制作,我们主要是根据海南陈连庆先生设计的草图基础上,依照弥勒文化的历史传承,紧紧把握如法、如仪、如规的原则,进行了进一步艺术构思和创作。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组织设计人员和专家学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设计出一幅幅草图,光塑形制模就四易其稿。大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其目的就是设计制作的天冠弥勒,既要体现佛陀的庄严与神圣,又要有高品位的艺术特色。 我们设计的天冠弥勒,作为弥勒真身像,它既是菩萨像,又具有佛陀像。 造像所在的通天阁,高度为56.7米,象征着弥勒菩萨在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正觉成佛。 整个雕像高度为39米,寓意为弥勒菩萨的四无量心、五戒、十善、十二因缘和八相成道。其中主佛33.33米,一是表示弥勒菩萨身居三十三层兜率天宫,二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于三月初三坐化成佛。 基座为5.67米的三层莲花须弥七宝座,映衬着弥勒菩萨于56.7亿年从兜率天宫来到人间,举行龙华三会,救度众生。三层象征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佛,也包含着弥勒上生、下生、成佛的三个过程,以及龙华三会闻法得度的无上道心。 三十二朵莲花,象征着弥勒菩萨托生具足三十二相,相好圆满,姿容端正无比。最低下的须弥七宝座,镌刻着佛界三宝佛、法、僧和弥勒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守藏之宝,其意为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 我们创意设计了人们还可以上到莲花须弥七宝座上,直接摸到佛祖的佛脚,亲身感受佛祖的护佑与加持。 佛像头带天冠,也称五智冠,分别表示佛的五种智慧,呈现出佛法无边的神圣佛智。其眼睛是菩萨慧眼,表示眼观八方,看透一切众生心绪。双耳垂肩,意蕴长命富贵,福慧双全。面含会心微笑,表示施乐人间,社会和谐。 再看佛像的手势是说法印,身着彩云般的飘带,和用宝石连结的七彩璎珞,展现弥勒菩萨的庄严与华美,以及在兜率内院里非常自在,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的神态。同时也表示弥勒菩萨心念众生,尽快到凡间来渡众生迫切愿望。 建佛,应先学佛、礼佛、敬佛。建佛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佛、礼佛、敬佛的过程,也是我们积累佛报,培养慈心,增上菩提心的过程。 殊胜因缘,众缘和合,愿我们的努力,亲近弥勒菩萨,愿我们的净心,能佛法永传,慧灯长明,法喜充满,吉祥如意。 |
>
集团视频
集团视频 |
||
|